清晨的阳光洒在保定南站的收费广场上,身着制服的收费员们正在交接班。"畅行京畿大道,造福社会大众"的红色标语在阳光下格外醒目。这是保定南站开展企业文化专题学习以来的一个普通工作日,却处处体现着交投文化的深刻印记。
记得刚开始组织学习时,不少员工心里都有疑问:"我们一个收费站,学这些企业文化有什么用?"为了破解这个思想疙瘩,站党支部决定改变以往照本宣科的方式,而是从身边的故事讲起。
"大家还记得2020年初京石高速收费模式转换的关键时期吗?"在"站长讲文化"的专题党课上,站长范方指着电视屏幕上的历史照片。"那时全站职工连续24小时不眠不休,收费班长孙志明带着高烧坚守在收费车道紧盯收费数据、综合设备员李洪良坚守在收费岗亭调试设备..."画面中,是收费员们裹着冬装棉服在零下十几度的寒夜里核对数据的场景,是综合设备员蜷缩在设备间地板上短暂休息的身影。这些鲜活的影像让90后、95后员工们屏息凝神,收费员刘岩轻声说道:"原来我们站的'零点行动'背后是这样的故事,这才是真正的'铁军精神'啊!"
党员活动室里,收费三班的青年职工王亚慧正聚精会神地翻阅《河北交投奋进十年》。"原来我们集团是从这么艰苦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啊!"她感慨道。这本书如今成了站里的"抢手货",不少员工都养成了利用休息时间阅读的习惯。
最让人感动的是"老物件里的文化记忆"展览。收费员老张展示了自己珍藏多年的第一代工号牌和已经褪色的荣誉证书。"这些东西不值钱,但记录着我们和交投一起成长的岁月。"他的话让在场很多老员工都红了眼眶。
学习的效果很快体现在工作中。收费班长申明博创新提出了"三声四心"服务法,现在已经成为全站的服务标准。ETC车道的收费员们自发组成攻关小组,解决了多个特情处理难题。更让人欣慰的是,现在站里主动帮助司乘的好人好事越来越多了。
"师傅,您的轮胎好像有点问题。"上周,收费员王渤发现一辆货车轮胎异常,及时提醒司机避免了事故。事后司机专程送来锦旗,上面写着"情满京石路,温暖出行人"。这样的故事现在在保定南站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夜幕降临,保定南站的灯光依然明亮。站在站区文化走廊前,范方站长对身边的同事们说:"文化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刻在心里的信念。我们要让交投文化在这里生根发芽,开出更美的花朵。"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保定南站全体干部职工深刻认识到:企业文化不是只停留在表面,而是融入血脉的基因;不是一时的活动,而是永恒的追求;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行动。我们将以此次学习为新的起点,让交投文化在京石大地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在集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保定南站这支有着光荣传统的队伍,必将以文化之"魂"铸就服务之"形",以精神之"钙"强壮发展之"骨",让"畅行京畿大道"的使命在每一声问候中传递,让"造福社会大众"的担当在每一次服务中彰显。我们坚信,当文化的种子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就一定能汇聚起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书写更加精彩的京石篇章!